春扎风筝夏做伞,在非遗中触摸二十四节气

2024-3-5 18:03:01 新闻来源:北京信息港

    2024年1月21日,2024上海豫园民俗艺术灯会正式亮灯启幕。视觉中国供图  

  2024年1月21日,2024上海豫园民俗艺术灯会正式亮灯启幕。视觉中国供图

      让我们来回忆一下,今天清晨出门行走在街上的时候,是否感受到了凛冽的风?心情是否也随着这风有轻轻的起伏?大多数时候,我们必须承认,被密闭在公交地铁的车厢里,或者手握方向盘无暇四顾的我们,与天地自然隔绝,对天时地利无知。

      记得有一年在南方村野,带着团队在拍摄的路上,车上有个同事突然举起手来大叫:“看!”顺着他的手势,我们的眼前浮现一片广袤的水田,农人们整齐、律动感十足地半蹲在那里,俯身、直腰、再俯身……他们的身后是线条柔美、连绵起伏的大山和氤氲着的乳白色晨雾。司机赶忙靠边停车,小伙伴们七手八脚把拍摄设备抬下车并迅速在田沿支棱起来,这时年岁最长的导演突然说了一句,“对呀,今天是谷雨!”“谷雨时节,栽秧打田”,这句俚语一下子从我脑海里蒸腾上来。

      在城市里,我们看不见的“节气”,来到农村,来到田野,迎面就被我们“撞见”,何其幸哉!细想起来也的确该是如此,二十四节气智慧和中华农耕文化原本就是水乳交融、一体两面,在当地农人们看来如此稀松平常的“节气”,却让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影像纪录工作者们舞之蹈之。回到车上,年轻的小伙伴们仍然在为刚刚出现在眼前的“胜景”激动不已,一路叽叽喳喳不停,我的内心已迅速安定下来,如何为更多无法走近田埂的人们,特别是年轻人、孩子们带去一句“来自节气的问候”,成为我头脑中萦绕不去的“问号”。

      在带领团队连续3年拍摄全国近15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最终完成非遗题材纪录片《璀璨薪火》之后,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而然地“水落石出”了:非遗,可以让“节气”更好地被看见。

      我和团队的年轻小伙伴们一起策划完成了我们的第一个“节气”主题体验展——《最美节气》,这个展览从启动到最终闭幕,在上海共完成了6站巡展,成功触达城市青少年近万人次,而让城里很多的孩子人生第一次得以直面“节气”的“利器”,正是非遗。

      在“清明”节气,我们架起3D摄像机,把镜头对准了浙江杭州梅家坞半山间采茶不辍的女性们(非遗项目:绿茶制作技艺);同样的“清明”节气,在广东潮汕地区当地的宗祠里,勤劳的男女们正在制作他们敬奉祖先的美食(非遗项目:潮式粿品制作技艺)。幅员辽阔的中国,在同样的“节气”里,除了农耕,人们所展现出的生活样式是如此丰富多彩,而照出这些“节气”里人们美好生活的那面“镜子”,就是非遗。

      孩子们通过我们的镜头,从上海这座大城市出走,走进了中国20多个省(区、市),走进了它们的一年四季。春分,他们来到山东潍坊,从一面风筝的扎制看到万千风筝的竞飞,在展览现场,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彩绘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只风筝(非遗项目:风筝制作技艺);夏至,他们来到浙江余杭,桃花纸、柿子漆、桐木油加上当地特定时节盛产的本地竹,撑起亲手制作的纸伞,悠悠走进雨中的老巷(非遗项目:余杭纸伞制作技艺);冬至,他们来到近邻姑苏,只把新桃换旧符,聆听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,亲手复刻一张新年将要贴在家门上的年画(非遗项目: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技艺)。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,城里的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,吟诵“节气歌”,品尝“节气茶”,在非遗的劳作里,一步步接近、触碰他们只在课本上阅读过的“节气”。

      非遗就是匠人们的诗,匠人们应时而作,看天造物,不断磨炼技艺,术到极致,几近于道。匠人与“节气”天然关联,孩子们当然可以通过感受“匠心”触摸“节气”。而非遗还不仅只与匠人有关。

      非遗里有民俗。墨西哥有一种独特的“死亡文化”,由这种文化形成了一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墨西哥亡灵节。迪士尼把墨西哥的这项习俗拍成了动画电影《寻梦环游记》。我在中学给初中部的孩子们讲这部电影和电影由来的时候,不少孩子告诉我他们有多爱这部电影。其实,我们也有和国际大IP一样精彩的“节气”IP。

      于是,在2023年,我带着孩子们去往上海城隍庙,一连体验了春节的豫园灯会(国家级非遗项目)、“仲春花朝节”和“仲秋月神游”等多场文化活动,感受主办方将“节气江南”这一IP和中国传统节日融合的探索和尝试。这一年豫园灯会推出的“山海奇豫记”灯彩系列,结合了对中华经典作品《山海经》的表现,汪洋恣肆的想象和演绎,让孩子们对“节气”不仅有了更深的感知,还多了许多关于“节气”的美妙联想。

      非遗里还有养生、有修身。非遗的构成中,有一个大门类叫“传统医药”,《黄帝内经素问》有言: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;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

      我的直觉告诉我,非遗传统医药里面的学问,无论是中医诊疗,还是中医制剂,与“节气”关联之密切,有甚于匠人(工艺美术),或仅次于农耕。然而在这方面,囿于自身的学识素养,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去进行传播,也没有策划设计出有效的产品供人体验,这或许是未来若干年,我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——如何通过传统医药,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和认知“节气”之美。

      2016年11月30日,“二十四节气—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”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在国际气象界,“二十四节气”被誉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。在当下,“节气”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日益凸显,作为中国人的智慧,“节气”越来越值得被更好地看见。

      (作者系非遗题材纪录片《璀璨薪火》《海派百工》出品人)

  华凌磊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 2024年01月26日 08 版




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深圳生活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Copyright © 2000-2013 www.0755sh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编辑QQ:2383424132